多年来石油贸易是中阿能源合作的重中之重,目前中国每年从阿拉伯国家进口原油占进口总量的40%。多年来,以“三桶油”为代表的中国石油企业与阿方展开的合作,逐渐从石油贸易延伸至石油产业上、中、下游全产业链环节,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
基于对双方石油供需的乐观预测,中阿政企代表在近日举办的中阿能源合作分论坛上,对未来双方在石油领域的合作前景给予一致肯定。
与会专家指出,在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指引下,中阿双方需要不断拓展油气领域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为应对当前国际石油市场形势不确定性波动,中阿双方合作应更加务实,共同建设不受周期性油价波动冲击、不受能源市场格局不确定走向影响的能源合作共同体,维护世界石油市场稳定。
中阿油气贸易前景乐观
拥有丰富油气资源的阿拉伯国家,对亚洲,特别是中国石油的需求前景亦非常乐观。在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经济部总监Abdulfattah Dandi看来,到2040年,石油天然气仍会持续成为世界消费的主要能源。他预计到2040年中国原油进口量可能会由现在的500万桶/日增加到700万桶/日,对外依存度会达到80%。他强调,这种情况下更应加强双边合作。
国家能源局油气司副司长刘红也表示:“中阿双方要更加互信,合作更加务实,合作企业需要不断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去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与会专家认为,中阿油气合作在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指引下,合作深度和广度在不断拓展。应对当前油价的大幅度波动,中阿双方是共同面对困难的伙伴关系。中阿应持续深化能源合作,共同建设不受周期性油价波动冲击、不受能源市场格局不确定走向影响的能源合作共同体,加强在维护石油市场稳定方面的合作。
中石油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王铁军建议,中阿应共同在重要油气集散区域建立大型油气储备基地,综合发展集仓储、贸易、加工、运输为一体的国际油气运营中心,确保油气贸易的连续和稳定。同时,进一步探讨在双方境内及第三国进行油气产业链相互投资合作。
沙特从2006年开始成为中国最大的原油输出国。“我们坚信沙特丰富的石油资源对中国市场至关重要。只要有需要,我们随时准备进一步增加对中国的原油供应。”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亚洲总裁兼首席执行官Nabil A·Al Nuaim说。
此外,在预判OPEC11月底限产协议结果时,Abdulfattah Dandi进一步指出,阿拉伯致力于维护世界石油市场的稳定。阿拉伯联盟内外的国际石油输出国组织应加强通力合作,为维护世界石油市场稳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他认为未来阿拉伯石油输出组织将会稳定其石油供应,不会因为局势的变化影响石油供应,也不会大幅度减产。且在可预测的短期内,部分阿拉伯石油输出国家将会通过小幅增产来满足石油消费国日益增长的需求。OPEC11月底限产协议达成之后,石油价格将会趋于稳定,不会剧烈下跌,各国家生产份额以及进口份额也将会趋于稳定。
全产业链合作卓有成效
近年来,以“三桶油”为代表的中国石油企业与阿拉伯国家在油气勘探开发、原油贸易、工程服务、装备出口等石油领域开展了全方位的产业链合作。
据王铁军介绍,中石油目前在阿盟8个国家参与了22个油气合作项目,在6个国家管理和运行着15个油气合作项目,原油年生产能力超过1亿吨。同时在阿盟11个国家开展工程技术和工程建设服务,每年从东盟国家进口原油近2000万吨。其中,中石油与苏丹20年的合作成果被赞誉为“中苏合作和南南合作的典范”。中石油已成为在伊拥有油田产量最高、投入规模最大的石油公司。
中石化目前也与阿拉伯开展了石油领域从石油勘探开发,到工程建设服务,再到炼化仓储,以及科技研发、人员培训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据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焦方正介绍,“十二五”期间,中石化累计从阿盟进口原油5.19亿吨,占中国从阿盟进口原油总量的75.88%,占中石化总进口量的66.7%。在上游油气投资方面,在埃及、阿尔巴尼亚、伊拉克等7个阿盟国家,实施了9个油气投资项目,累计投资逾90亿美元,累计权益油产量达到近4000万吨油当量。在下游炼化仓储投资以及炼化工程技术服务方面,先后承建了卡特尔管道、科威特新建炼油厂一系列炼化工程建设项目,累计完成合同额88亿美元。
焦方正指出,中石化与阿盟能源合作互补性强,潜力巨大,中国石化在勘探开发、炼油、化工等全产业链的国际经验,能够满足阿盟国家石油石化产业的迫切需要。
中海油在阿拉伯地区的油气上游领域也与阿方展开了合作。其中,中海油、土耳其国家石油公司、伊拉克钻井公司等与伊位克米桑石油公司签署了米桑油田群技术合作合同,将该油田的石油产量提高了60%,累积总产量达到2.46亿桶。“截至2016年年底,中海油在该项目的总投资为18.63亿美元,在2017—2021年预计继续投资38.66亿美元。”中海油总公司国际合作部的副总经理项华说。中海油在沙特、阿联酋、卡塔尔、埃及、也门均有石油生产、工程技术服务、LNG贸易方面合作。
加快推动能源装备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能源装备的产能合作已成为当前中国对外能源合作的重要内容。中国在石化、石油设备领域已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相关装备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近年来,依托海外油气项目,中国的钻井、采油、管线、海洋平台、炼化等油气装备出口额和市场区域不断拓展,广泛应用于俄罗斯、美国、中东、巴西、委内瑞拉等全世界主要油气产区项目建设。凭借价格优势和不断改进的品质,中国的石油石化装备正得到越来越多国际用户关注。
其中,世界最大炼油容器供应商——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生产的大型渣油、重油炼油反应器已广泛应用于阿盟地区。以石油装备起家的民营企业山东科瑞集团目前正致力于成为全球油气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该集团已进入阿拉伯地区市场逾10年。同为民营企业的井下工具生产厂商——贵州高峰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也有80%的产品销往阿盟地区。
“我们深信中国与阿盟以能源为基础的合作所带动的能源和其他领域的发展势必为装备企业的发展提供很大空间。我们会以不同的方式,在任何地域、任何时间,以任何商业方式与阿盟地区以及‘一带一路’的国家合作开发油气资源。”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高级副总裁张振戎说。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装备处刘亚芳特别指出,国家能源局高度重视能源装备国际产能的合作,积极支持和推动中国企业利用先进技术装备在阿盟国家油气开发、炼化中起到更多作用。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政府间合作机制、项目带动机制、产能转移机制、信息支持系统、以及技术支撑机制,加快推动能源装备参与国际产能合作。